
“只要说得明白,代码就能自己长出来。”
6月23日图灵诞辰日,Comate AI IDE正式发布,成为行业首个多模态、多智能体协同的独立AI原生开发环境工具。
文心快码推出的Comate AIIDE,在“智能”、“拓展”、“协同”、“灵感”四大方面实现全方位链接,具备多项核心能力:AI辅助编码全流程、多智能体协同、多模态能力增强、支持MCP等,已成为AI时代工程师的“工作台”。
这工具到底有多懂人?
算法工程师张欣欣分享道:“我只输入了一句话——文献搜索界面的主题与系统保持一致,采用民族学主题风格,几秒后,文心快码不仅还原了主色调,还自动补上了民族风格该有的导航渐变、小麦色背景、装饰图案,甚至连图标和提示语都一起调整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它不只是执行,而是懂我的语境和意图。”
正如百度陈洋在活动中所说:“技术本该让创造更平等,文心快码正在帮助每个有梦想的人构建他们的世界。”
一起来看看,AI时代工程师的工作台:
智能:人机同侪,效率跃迁
超级补全(人与AI协同开发):文心快码AI IDE配备全新代码预测改写引擎,提供光标预测与多行智能改写,能精准实现复杂代码的增删改操作。
这意味着在编写两行代码时,它能预测多行;光标停驻之处,它能立即补全复杂逻辑,极大提升编码效率。
智能体Zulu(人与AI分工协作):开发者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任务,Zulu便能模拟人类工程师进行自主决策、使用工具,完成工程内的多文件代码修改,并与工程师协作同步,实现思维到代码的无缝转换。
例如,说出“生成一个设计师作品集展示网站,采用原研哉的设计风格”,Zulu即可自动构建数据库、API接口和权限验证,并联动修改相关文件。动动嘴皮子,它就能化身工程师队友~
拓展:链接万物,无限可能
文心快码AI IDE通过MCP协议打破工具边界,连接外部服务或能力,打造“无限透明工具箱”。开发者无需从零开始造轮子,缺啥功能直接调用。
协同:经验沉淀,团队传承
自定义Rules:文心快码AI IDE能将团队难以管理的代码规范等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规则,实现研发经验的精准传承与持续进化。
自定义Prompt:开发者可将高频核心指令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一键唤醒、持续进化,让个人或团队沉淀的指令成为专属的提效工具。
这相当于把师傅的代码规范、Prompt秘笈存成“数字资产”,新人一键调用,经验直接灌进键盘。
灵感:心流体验,想即所得
F2C:即Figma To Code,Figma设计稿一键转换为高可用代码,高还原、好维护、超便捷,让设计师的每个图层都精准转化为可运行代码,节省了80%重复劳动。
设计好的界面图拖进来,分分钟生成生产级代码,还能实现图层精准还原。
InlineChat:将编辑区与对话形式融合,支持开发者在代码编辑区随时对话,保持心流体验。
在编码过程中直接提需求“给里边的表格增加一个白色的背景色,透明度为60%,文字为灰色,#333”,编辑区输入即可按需开发,InlineChat让心流永不中断~
多智能体完成复杂任务
具备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
在Comate AI IDE中使用编程智能体Zulu,可体验多智能体功能完成复杂任务,具备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支持自动拆解任务计划、自主决策下一步执行内容、实时展示思考过程。开发者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搞定需求。
这一点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构建的肺癌中医智能诊疗系统项目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面对复杂的前后端搭建,算法工程师张欣欣只需清晰地“表达意图”:一个模块草图+自然语言描述,文心快码AI IDE便能直接生成完整的FastAPI + SQLite + Flask工程,包括目录结构、路由文件、配置等。它甚至能包办前端页面和界面美化。
张欣欣评价其效果“比我想象中还要完整和专业”。
在AI Day现场,文心快码还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Comate Next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提供了全新进化的云端工作台,帮助开发者告别本地配置与协作的困境,首创“多智能体协同系统”,支持开发者自定义智能体或直接下达任务。同时面向企业提供专家1v1交流等深度共建权益。
六十年前,程序员用穿孔卡片写下第一个“Hello World”,那是无数人推开编程世界大门的起点。今天,文心快码AI IDE让这句问候有了新的回响——Hello World, Hello Life。
◎ 对开发者而言,当AI接手繁琐调试,释放十倍、百倍生产力,准时下班陪伴家人成为可能;
◎ 对少年创造者而言,当想法秒变可运行的程序,他们从小便能坚信“我,能改变世界”;
◎ 对曾被困住的人(如视障开发者)而言,当代码不再依赖视力或学历,技术真正成为了通向梦想的桥梁。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 “Hello World, Hello Life”,也是文心快码最简单、最朴实的愿景——
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
AI Day是我们举办的系列开放日活动,将持续介绍百度AI的前沿进展和产品新动态,一起来感受下活动现场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