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7年关停6万家,KTV产业真的“黄”了吗?

近日又有多家KTV因为疫情防控不到位的问题被关停,许多网友“看热闹”的同时,也对KTV行业的没落唏嘘万分。80后、90后的回忆中,KTV娱乐绝对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KTV最早不是被叫做KTV,它有一个更加古早的名称叫“卡拉OK”。中国的第一家卡拉OK兴起于广州,彼时正值198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十年。那时候卡拉OK的江湖地位不低,专门招待外宾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没过多久,这种小众而又新鲜时髦的娱乐方式很快就蔓延开来,变得老百姓触手可及。《东京梦华录笺注》中这样描述中国古代的夜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而现代人的夜市生活,就是从卡拉OK开启的。

“KTV”这个词是卡拉OK与TV结合而来的,其实可以理解为提供卡拉OK设备、空间并附带酒水服务的娱乐场所,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聚会。某些比较知名的KTV品牌连锁店,甚至还有很多歌手、明星光顾,在当时可谓是全民最潮的娱乐方式,没有之一。

KTV从发展期到巅峰期花了将近20年,而行业衰落仅仅只用了7、8年时间。2014年前后,随着行业领头羊钱柜在国内多家店的倒闭,KTV行业的冬天来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仅2016年,传统KTV数量断崖式减少近60%。

一个行业的没落都不是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原因叠加而成。KTV行业中,歌曲版权是赖以生存的根本,一家KTV如果没有大量的、持续更新的曲库,将会对KTV的经营造成巨大影响。

相关人员表示,行业中不少KTV缺乏版权意识,经常出现未经许可就使用相关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卡拉OK经营者使用作品应当获得相关权利人的授权许可,也就是需要购买版权才能用来正常贩卖经营。

2021年,就有8家KTV同诉音集协垄断的案件,成为了当时的经典案例。KTV版权管理缺乏完善的机制,导致很多KTV要么因为版权纠纷被投诉,要么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版权费,下架了大量歌曲,导致曲库的匮乏,消费者日渐流失。

KTV是一种娱乐方式,诞生之初,也曾受到过当时的年轻人极力追捧。而如今,当时的年轻人不再年轻,一夜豪掷百万的时代已经过去,熬夜通宵唱歌更是与中老年养生背道而驰。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型的娱乐方式,剧本杀、狼人杀、密室逃脱等等,这些娱乐方式比唱歌更具互动性和刺激性,是更适合现代年轻人的“派对式”聚会体验。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在传统KTV没落的情况下,线上K歌的规模却呈现增长态势。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卡拉OK消费人数3亿人,同比增长15.4%;中国在线卡拉OK营业收入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30%。

线上K歌形式的出现,让唱K成为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的娱乐方式。如果想唱歌,线上的各种在线K歌APP,诸如唱吧、酷狗唱唱、全民K歌等一应俱全,甚至有直播软件开发了更高级的带有社交功能的沉浸式全景K歌,高度还原线下KTV模式,传统KTV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如果线上K歌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对传统KTV行业产生的是渐进式冲击,那么,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可以说对传统KTV行业造成了致命一击。KTV、歌舞厅这类封闭式娱乐场所往往人群聚集,很容易造成病毒传播。疫情爆发以来,这些公共场所都受到了严格的防控限制,人流量急剧减少。

再加上疫情期间不断经历停工、复工,这些娱乐场所早就被折腾了一半。而3年的抗疫成果虽然显著,但在抗疫成为常态化的当下,很多地方和区域对于KTV等娱乐场所接客量的限制也并未有松懈,传统KTV的出路,因此显得更加迷茫。

说到底,疫情扮演的角色是强烈的催化剂,加速了传统KTV的没落。受疫情冲击,传统KTV商户生存异常艰难,资金周转、成本亏空等问题层出不穷。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跟行业环境、消费习惯等改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据天眼查数据,2020年中国相关KTV企业数量为6890家,同比下降36.1%。更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KTV营业收入约为598亿元,同比下降53.1%,可谓是断崖式下降。

其实人们唱歌和娱乐的消费需求从古至今都未发生变化,只是传统KTV形式早已不适应时代的步伐,行业急需探索更好的转型之路,市场信心才有可能得到提振,甚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